译文
尚书张之万,养了一匹红色的马,这马非常神骏,曾经能够日行千里,而且跑起来不喘息。有个军人看见后非常喜欢这匹马,便派人前来购买,但张尚书没有同意。军人坚持请求,张尚书万般无奈,只好让军人牵马离开了。没过多久,马又被送了回来。张尚书问原因,军人说:“我们刚骑上马,就被马掀翻在地,接连换了几个人骑,都被掀下马去。这分明是一匹劣马,所以才退回来的。”张尚书原本求之不得,于是退还了买马的钱,收下了马。等到张尚书自己骑上去时,马依然像以前那样温顺驯良,原来这马是愿意跟随旧主人的。
注释
尚书:职官名称。
畜:畜养。
遣:派。
许
《五代史·冯道传》论曰: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善乎,管生之能言也!礼义,治人之大法;廉耻,立人之大节;盖不廉则无所不取,不耻则无所不为。人而如此,则祸败乱亡,亦无所不至;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,无所不为,则天下其有不乱,国家其有不亡者乎?然而四者之中,耻尤为要。故夫子之论士,曰:“行己有耻。”孟子曰:“人不可以无耻。无耻之耻,无耻矣。”又曰:“耻之于人大矣,为机变之巧者,无所用耻焉。”所以然者,人之不廉,而至于悖礼犯义,其原皆生于无耻也。故士大夫之无耻,是谓国耻。
吾观三代以下,世衰道微,弃礼义,捐廉耻,非一朝一夕之故。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,鸡鸣不已于风雨,彼昏之日,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。顷读《颜氏家训》,有云:“齐朝一士夫,尝谓吾曰:‘我有一儿,年已十七,颇晓书疏,教其鲜卑语,及弹琵琶,稍欲通解,以此伏事公卿,无不宠爱。’吾时俯而不答。异哉此人之教子也! 若由此业,自致卿相,亦不愿汝曹为之!”嗟乎!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,犹为此言,尚有《小宛》诗人之意,彼阉然媚于世者,能无愧哉!